網頁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藥食同源-04-「還我彩色人生、保肝健胃」好幫手之薑黃

電視廣告上常聽見一句廣告詞:「肝若顧不好,人生是黑白;肝若顧得好,人生是彩色的」。中醫也講說:「肝屬木,主疏洩(膽汁分泌),主筋(身體抽筋的問題要從肝去著手)、開竅於眼睛(眼睛視力的好壞跟肝有關係)、其華在爪(指甲),怒氣傷肝,酸味食物入肝、青色的食物也入肝…」。可見肝臟健康與否,對於人體健康有著相當大的關係。近年來國人常用於保肝的天然本草植物,非「薑黃」莫屬了。



「薑黃」(Turmeric,學名Curcuma longa),為薑科(Ginger family,Zingiberaceae),薑黃屬 (Genus Curcuma),藥學名為「Rhizoma Curcumae Longae」。然而市售另二種藥材「莪朮、鬱金」常與「薑黃」混淆使用。莪朮、薑黃同為薑科(Zingiberaceae)薑黃屬(Curcuma sp.)但為兩種不同植物。莪朮、薑黃均是使用「根莖」部入藥,鬱金則是使用「莪朮、薑黃的塊根」部位入藥。薑黃,入脾、肝經,具有行氣破血、通經止痛等功效。鬱金,歸肝、心、肺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利膽等功效。
薑黃是芥茉醬及咖哩主要的黃色成分來源,在古時候也經常作為「衣服染料、繪畫顏料」的來源,在印度及亞洲應用過3000年以上。在中國古代,薑黃亦被用來當作消炎藥,本草:「薑黃,味辛微苦,無毒;能健胃利膽、行氣活血、保肝健腎,祛風去濕」。在日本旅遊時,經常吃到的「醃黃蘿蔔」,其最傳統、最原始的醃漬方式便是用薑黃粉著色。

薑黃是中藥處方常用藥材之一,也是咖哩粉中常見的香料成分。由於薑黃具有抗菌的作用,因此古時候在冷藏法尚未普及之前,人們常利用它來保存食物。薑黃的功能還不只如此,三千年前,印度醫療者就用薑黃來治肥胖症,而我們現在知道,它對肝臟有幫助,能刺激肝臟本身膽汁的分泌,進而分解油脂。此外,因薑黃在中醫性味上屬「辛、苦,溫。歸肝、脾經」,具有「溫中」效果,故中醫使用薑黃來治療「胃寒型(辨別方式:當胃不舒服時,以手按壓胃部即可緩解)」的胃部疾病,月經不順、血液凝塊及黃疸症等肝臟方面的毛病。因此常吃「咖哩」,對於脾胃虛寒所導致的胃部疾病(例如:虛寒型的胃潰瘍、虛寒型的十二指腸潰瘍…)也是有幫助的喔。根據德國和印度最近的研究顯示,薑黃能夠預防治療膽疾,而且研究也證實了薑黃預防血液凝塊的功能。另外,傷科推拿師父還推薦用薑黃的抗發炎作用來做為抒解關節炎的腫痛症狀。

根據藥理研究,薑黃含「薑黃素、揮發油」,對實驗性的高脂血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薑黃素能增加心肌血流量,薑黃提取物能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心電圖ST-T波變化;能增加纖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利膽作用,能增加膽汁的生成和分泌,並增加膽囊的收縮。近代臨床還用於治高血脂症,對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有一定作用。

為何薑黃對肝臟的保健有效果呢?

現代醫學認為肝臟具有解毒的功能,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器官,中醫也認為肝是「血臟」,晚上丑時(凌晨一~三點)走到肝經,此時身體要平躺著睡覺,身上的血方能歸肝,肝臟這個天然的化學工廠才能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進而將血液中的毒素一一分解。

此外,肝亦主「疏洩」,肝臟每天可分泌1000~1500cc的膽汁經由肝內的小膽管匯集到總膽管,暫時存放在膽囊之中。因為外在食物的香味、以及眼睛對於食物的視覺感官刺激,便會進而刺激身體內的交感神經,使得膽囊收縮將膽汁排到十二指腸;膽汁與胰臟所分泌的胰液在小腸裡可以幫助食物消化及促進人體吸收。故所謂的肝主疏洩:「就是讓肝臟可以充分分泌膽汁,並得以順暢地將膽汁充分的排進十二指腸的過程」。而薑黃中所含的成分,諸如:薑黃素、薑黃酮、薑黃烯及少量水芹烯…等,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及幫助營養吸收,處理有害物質的作用,因此,膽汁分泌旺盛,便可調節肝臟的整體功能,從而改善肝臟疾病。並且,薑黃本草製品對宿醉具有很好的解除功效,建議飲酒者使用相關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