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物科技業界,對於具有抗癌效果的藥用植物種類研究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桑黃」。對於桑黃的研究,近些年來風行於亞洲地區,如:中、日、韓、台等地,它是一種著名的藥用真菌。
「桑黃」最早見於西元七世紀成書的《唐‧藥性論》,該書作者為唐代名醫甄權。之後的《唐‧新修本草》及《明‧本草綱目》亦有記載。桑黃的名稱起於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其藥用價值的現代科學發現卻是近幾十年的事。古代中國把桑黃當作利尿、健胃、止瀉藥。日本江戶時代把產於長崎縣男女群島之女島,以及八丈島桑樹所長出的桑黃真菌採摘來當成漢方藥。女島桑黃形狀似瘤,故又名「女島瘤蕈」。日本稱桑黃為「Meshimakobu」,韓國人稱桑黃為「Sangwhang Mushroom」,而台灣的山區人家,則稱桑黃為「桑仔菇」。
桑黃來源屬真菌類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黃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 Quel.[Fomes igniarius L. ex Fr.],以子實體入藥。桑黃寄生於楊、柳、樺、櫟、杜鵑、四照花等闊葉樹幹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在中醫學上性味為味微苦,性寒。具有利五臟,軟堅,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瀉。主治淋病,崩漏帶下,症瘕積聚,癖飲,脾虛洩瀉。
自1968年起,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的Ikekawa博士與東京大學柴田實驗室合作,以桑黃水提取物進行細胞試驗,結果發現其對腫瘤細胞增殖抑制率高達96.7%,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毒性以來,人們對桑黃的研究逐漸興起。現代研究發現桑黃含有多醣、落葉松覃酸、脂肪酸、幽醇類物質、三萜類、芳香酸、氨基酸、酶和黃酮等多種活性成分以及鐵、鋅、鈣、鎂等十多種微量元素。這些物質分別對心血管、肝臟、神經系統、腎臟、性器官等人體器官疾病具有預防治療作用,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其中又以產於日本長崎縣男女群島之「女島桑黃子實體」,有效成份最高。實驗表明桑黃具有以下的作用:
- 護肝作用上可抗肝纖維化,促進肝細胞再生,可用於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 降低和調整血糖濃度,有效的預防及改善糖尿病。
- 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 預防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 桑黃提取物能夠完全抑制尿酸,對痛風有良好效果。
- 抗過敏,對過敏性鼻炎、久治不癒的濕疹療效很好。
2006年,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華裔科學家陳昌炎發現,將桑黃菇的抽取物加入治療癌症的藥物“doxorubicin”中,可提高該藥治療前列腺癌的成效。研究人員曾將桑黃菇抽取物加入小劑量(因為大劑量可能蓋過桑黃菇的藥性)的抗癌藥中,結果發現效果相當於不含桑黃菇的大劑量抗癌藥,能有效殺死癌細胞而無損正常細胞,毒性也較低。
西方醫學治療癌症及腫瘤的方法,不外乎是以手術割除、放射性療法、化學療法、標靶治療…等療法,而這些療法有可能成為部分癌症、腫瘤患者走上不歸路的加速器。因為,化療用的藥物是細胞毒藥物(cytotoxic drugs,CD),係指在生物學方面具有危害性影響的藥品。由於細胞毒藥物不能區別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在治療癌細胞的同時,正常細胞的生長、繁殖亦受到影響。據美國醫院藥師協會(ASHP)對細胞毒藥物的劃定,主要特徵如下:(1)生殖系統毒性;(2)致癌性;(3)致畸胎或損傷生育;(4)低劑量(對實驗動物或治療病人)時致系列器官的毒性表現。
癌症及腫瘤患者身體都是虛弱的,各種藥物吃下去要求肝腎來解毒,手術會大傷元氣,放化療藥物抑制人體骨髓造血,因此我們不禁要思考是否有一種方式,可以符合「無毒、扶正、解毒」3大需求。
先來說無毒,《黃帝內經》上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化學療法是以毒攻毒法,病人本身很虛,藥用得多了,病人身體吃不消。所以選擇無毒藥物治療是專業的選擇。「桑黃」是性平無毒的,長期服用不會有副作用。
再來說扶正,癌症、腫瘤患者服用桑黃後,白血球數量會提升,這是能夠用數字說話的「扶正」。「扶正」的第二個方面是病人的睡眠、胃口能改善,晚上睡得好,第二天就有精神,就想吃飯,吃下去就會消化,身體就有了營養來源,病人自身免疫功能會得到增強,免疫細胞就能夠去殺滅腫瘤細胞。第三就是解毒,人體的排毒器官主要就是肝腎,特別是肝臟。服用桑黃能夠很好地保護病人的肝腎,幫助體內排毒。
桑黃抗癌作用主要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1.強化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自行死亡;2.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及轉移;3.減輕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4.緩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5.阻止潰瘍、息肉、良性腫瘤等惡變為癌症;6.預防、避免癌症的復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