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真的能讓你喝出一身病!
沒錯,牛奶能讓你在三十歲達到骨密度的高峰,代價卻是中老年以後骨質多孔的風險!喝牛奶就像替細胞安裝了加速器, 它讓你長得高又壯,卻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 是誰綁架了你的健康,你還能裝作不知道嗎?
原文作者:蒂埃里.蘇卡(Thierry Souccar)
譯者:陳懿禎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07 年 10月 2 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 9789861249421 |
作者簡介
蒂埃里.蘇卡(Thierry Souccar)
法國知名科學線記者,《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周刊「健康新知」專欄主編,長期為《科學與未來》(Sciences et Avenir)月刊撰述與健康和營養議題相關的論文,也是「美國營養學院」的會員之一。
各界名醫 .鄭重推薦
自然醫學博士 王宥驊醫師 癌症權威、暢銷書作家 姜淑惠醫師 自然醫學研究會長 江晃榮博士 腦科權威、抗癌名醫 許達夫醫師 風車女性健康管理機構董事 莊靜芬醫師 全球華人防癌長鏈倡導人 梅襄陽醫師 |
牛奶,真的能讓你喝出一身病!
沒錯,牛奶能讓你在三十歲達到骨密度的高峰,代價卻是中老年以後骨質多孔的風險!
喝牛奶就像替細胞安裝了加速器, 它讓你長得高又壯,卻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 是誰綁架了你的健康,你還能裝作不知道嗎?
這本大爆食品工業內幕的書將會使你大開眼界!作者鎖定農產食品市場區塊最大種類──乳製品,大膽挑戰揭露這個龐大產業試圖隱瞞的內幕。
這本書包含科學證據和國際級的好資料,很難找到漏洞來攻擊作者的論點。在書中將能瞭解到,由於過量攝取牛奶中生長因子所產生的全部壞處,甚至會看到過量攝取乳製品可能會讓骨質疏鬆症的病情更嚴重。作者以研究作為支持,披露乳品工業和營養學論述是如何運用一些錯誤的觀念誘導大眾購買越來越多的牛奶。然而,究竟牛奶的營養價值到底為何?是否真的喝越多越好?這本書也將從正反兩方的研究數據,告訴大家真相。
作者意圖不在於告訴大家不要喝牛奶,而是希望能讓大家知道牛奶工業的行銷手段,這個強大的牛奶遊說團如何說服官方,創造普遍認為牛奶是營養飲料的迷思。在知道牛奶真相之後,你可以因它的美味選擇喝它,但絕不要因為是被規定。況且,過量攝取牛奶反而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糖尿病、前列腺癌的機率。這些引發各種疾病的事實,對於必須愛惜身體健康的我們,也是不得不注意的。
《牛奶,謊言與內幕》推薦序二:是時候打破牛奶神話了!
文 / 王宥驊(本文作者為自然醫學博士)
長期以來牛奶廠商結合了西方醫學以及媒體,創造出了牛奶神話。他們找來了明星和名人來代言,每個人的唇上都長了白亮亮的牛奶鬍子。彷彿是害怕世人不知道牛奶是萬靈丹,提醒大家喝了可以治百病。
姑且不談牛奶商人荷包滿滿,明星名人各個因為高額的代言費笑不攏嘴;西方醫學人士更因為病人喝了牛奶而使身體更加糟糕,看診開藥更是使他們的收入暴增。然而背後的真相到底有誰知道了呢?大眾的病苦又有誰真正去瞭解問題的根源了呢?
牛奶是給牛喝的。這在自然醫學內已經是國民生活須知般穩固,如鋼鐵般堅硬的法則。簡單來說,牛奶裡面的蛋白質跟養分都是專門為了使小牛成長而設計,跟人類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因此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這些不適合人體的蛋白質產生過敏的現象,例如:鼻塞、腹瀉、紅疹等等。
牛奶裡面也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荷爾蒙、抗生素、感染源及化學藥劑等, 喝多了容易提高婦科問題發生機率,也會增加身體毒素的累積。
牛奶因為是產酸性的食物,也因此身體為了中和由蛋白質所產生的酸性,必須損耗身體裡面的鈣質,最後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過多的乳製品攝取會讓身體變成酸性,而酸性體質是形成所有疾病和問題的基礎,更會造成身體排毒的問題。比較輕微的會有過敏症狀,嚴重的,則會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傳染疾病、糖尿病,還有腫瘤的形成。
東方人因為體質的不同,乳糖不耐症的比例比白種人高出很多,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有這樣的問題。(人類斷奶後沒有辦法分解乳糖更是人體不需要攝取奶類的鐵證!)基本上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一喝牛奶就會過敏而且腹瀉,牛奶裡面即使有再豐富的鈣質也都付諸流水了,又怎麼會補充到身子裡呢?
如果喝牛奶可以補充到鈣質的話,試問為什麼美國、英國、瑞典、芬蘭這些在全世界消耗牛奶最多的國家,卻也同時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國家呢?
人體吸收鈣質的過程是很複雜的,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力的證據指出喝牛奶能真正補充到鈣質。但真正要補充到鈣質還有很多方法:像是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綠色葉菜、魚類、豆類,適當的運動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的問題。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關於牛奶的謊言了,然而事實的真相卻一直被那些既得利益者想盡辦法瞞天過海,為的只是讓自己銀行存款尾數多加幾個零。更可悲的是號稱為人民健康把關的西醫們也從來沒有真正思考過關於牛奶的來龍去脈,只是盲目地崇拜著先人錯誤的結果。
很高興有記者蒂埃里.蘇卡先生把血淋淋的真相寫出來,也感謝商周出版把這麼一本珍貴的書翻譯成中文,讓全球華人有機會接觸到正確的知識。當大多數西醫都是盲目的時候,從客觀角度、經過追根究柢精神所寫出來的書,這本警鐘想必會在保守的醫學界投下一顆震撼彈。或許下次去看醫生時,可以送一本《牛奶,謊言與內幕》給他/她。更可以大聲的對牛奶鬍子說不!
我們都中了牛奶信念的毒
亨利.日瓦(Henri Joyeux)──蒙貝利耶醫學院 外科-腫瘤醫學
這本書對大眾健康只有益處!即使作者在開場白時表明這是一本違法書。他是走在時代的前端,這本書包含了科學證據和國際級的好資料,很難找到漏洞來攻擊作者的論點。所以,把書從頭到尾看完吧。昔日牛奶愛用者的作者,在獲得大量的科學知識後,就完全明瞭了。
衷心期望「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AESA)終將朝著保護消費者而非企業家的方向提出建議。但大量的乳品工業也牽連進來時,我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可能比登天還難。
我們都中了牛奶信念的毒——這裡指的是所有的乳製品。國際性的牛奶遊說團企圖讓所有文明人類有一致的飲食習慣,而在這場全球化效應中,他們極盡所能用一些不實或扭曲的論點,想要創造一個牛奶的民族及龐大的牛奶信仰,例如他們常說:「這是能讓你擁有細緻膚質的優格,另一種讓你苗條……」
醫界也中了鈣質的毒。有人使他們相信缺少牛奶製品,幾乎不可能維持生命。所有藉著電視、教師、記者,和每天一杯牛奶、一片乳酪和兩罐優格的乳糖教授的集體促銷手法,都是一種欺騙。這個由廣告業創造出來的「科學家」(乳糖教授)說明牛奶不是給小牛,而是給人類喝的!幸好還沒把母奶保留給小牛喝。
乳糖教授忽略了母奶內含有七種生長因子,可以讓嬰兒的體重在第一年增加五公斤,但至於發展中樞(腦)和周邊(脊髓)神經,在一年中要長好這些組織,真是太天真了。真是胡扯。
小牛一歲時的體重比起出生時增加了一百五十公斤,因為牛奶中含有三種成長因子:IGF 、TGF和 EGF,可以幫助發展小牛的皮膚、骨骼和肌肉,但是牠的腦子還是跟他出生時一樣呆。
這本好書應該會非常暢銷,在書中你們會瞭解到,由於過量攝取牛奶中生長因子所產生的全部壞處:從過重到肥胖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乳癌和前列腺癌罹患率增高、過敏反應、耳鼻喉堵塞、消化性問題,罹患影響神經系統、皮膚、小腸或結腸還有關節的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你們甚至會看到過量攝取乳製品可能會讓骨質疏鬆症的病情更嚴重。
牛奶內還有雌激素和黃體酮,這是因為擠奶時正值母牛的懷孕期,是血液和牛奶中賀爾蒙分泌量最高的時候。再加上避孕藥或是治療更年期症狀賀爾蒙療法(法國稱為THS),於是賀爾蒙的量威脅著乳房健康。而生長因子導致罹患前列腺癌的男性數量也增加了。在我們的癌症診斷可以看到夫妻雙雙罹癌的例子,太太得到乳癌,先生則是在幾年後得到前列腺癌。
至今沒有證據支持動物的奶是最好的鈣質來源。人體器官從動物奶類的鈣質吸收率最高為30%到35%,大量攝取新鮮蔬菜或以小火蒸熟的蔬菜可以吸收到的植物性鈣質來源則有兩倍多,達到70%。新鮮沙丁魚、杏仁、新鮮香芹、綠橄欖、蝦、核桃和榛果、蒲公英、水田芥、無花果乾、蛋黃等,這些都是最有機的鈣質來源。我們完全可以在不食用過量乳製品的同時吸收到鈣質。
當然,也別忘了我們的洛克福乳酪(有機產品含有較高量的鈣質)和有機羊奶小乳酪,它們平均含有兩倍多的重要脂肪酸omega-3,是神經系統功能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最後,我們知道多虧了太陽的作用,皮膚製造的維生素D大量參與鈣質吸收和骨化作用的過程。法國南部一點都不缺維生素D!
從今天起,我們可以確定沒有重要的科學證據證明為了身體健康我們必須每天攝取三到四份乳製品。所有在公共衛生上經歷的調查也指出相反的結論。不需要再等到新的數據出來,否則就太晚了。回到每天最多一或二份乳製品吧。
有什麼比傳達公共衛生訊息這件事更困難的?即使在最初證據就已經非常清楚,相關衛生當局還是要花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才下令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而提倡母奶哺乳,這個不需要錢,又能保證嬰兒和母親的健康的方法,很明顯地違背牛奶遊說團的主張。
此外這本書提到的歷史部分也非常引人入勝。
送一本給你的醫生,他會把你照顧得更好!
不可不知的真相
姜淑惠(無著健康之道中心創辦人)
約莫十五年前(1992年),我曾發表一篇有關「重建對牛奶攝取之正確認識」,深獲海內外朋友之所好,爾後相繼張貼散播於各網站,引發對牛奶的若干爭議與討論,實為始作俑者。日前突接獲商周出版寄來法國蘇卡先生的新作《牛奶,謊言與內幕》,並且問序於後學。在先睹為快之下,騎乘於他快人快語,書劍江湖之俠義,言為心聲,感佩非常,似也激盪起年少時赤子之懷,欣然應允這個邀稿。雖然已相隔十五年,實在難掩「德不孤,必有鄰」的知遇與欣慰。雖彼此不相識,卻共願以還給牛奶應有的清白與揭示牛奶真相為職志,實屬刻不容緩。蘇卡先生身為專業於科學、營養與健康領域的記者,記者的使命是真相的追尋之旅,他的確竭心盡力地實踐這個角色所應承擔的使命,委實履行真理探索的科學性,真相洞悉的超然性。誠然是一位凡中出奇的記實者,是一介眾醉獨醒的卓絕者。這是觀其文後,我的一點小小感受。
本書涵蓋三個內容:牛奶研究真相、乳品工業行銷內幕、牛乳與疾病間應當釐清的關係。
有關內幕之揭露,實屬黑箱作業,亦是黑箱外揣測,前者終究逃不出名利二端,為虛名薰心,受厚利誘惑,假科研之外飾,從事不客觀的研究,以扭曲或未造成不實之推論,欺誑普羅大眾,遺害深遠……。對於這部分內容,我客觀以待,不下斷語,留給時間去考驗與真理來檢測。因為天理昭昭,明察秋毫。
其他有關牛奶的真相研究,則值得大大推薦。其理由不外有四點,謂深、廣、圓、細。我不斷從饒富興致的文字間,觀察到作者靈活使用這四種檢索法來進行資料的收集、歸納、剖析與思辯。時而帶我們上泰山以小天下,用天文望遠鏡來觀歷史潰變下的奶類文明,示之以「廣」。時而蒐集精準周詳的文獻如道行高遠的坎貝爾教授,以畢生深厚的學養,通達透徹的提出牛奶無法防止骨質疏鬆等顛仆不破之論點,示之以「深」且「圓」。析之以「細」者,如一般人對骨質密度的迷失,以為骨質密度低下者,必然有骨質疏鬆。揭示人體微細調節的奧妙,破除僅以數據高低來論斷的粗糙觀察,進而開拓了觀察真相的微調動態平衡觀。又耗費大量篇幅,清楚指出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增加致癌率,會誘發腫瘤生長,會增加新血管的文明病,無不做了深刻且深度的闡釋與舉證。
咀嚼消化之間,品味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我在臨床看病時,常會遇到疑難雜症,曾有一位二十八歲罹患I期乳癌的小姐,做了切除手術,恐會復發故兼又施行化療。其間有熱心的醫師及營養師不斷叮嚀,應多攝取蛋白質,以免體力衰弱而感染。她遵循醫囑,每天喝2000 c.c.鮮奶當做茶水、吃兩客牛排、兩顆蛋,體重不減反增,氣色極佳,成為病患中的模範生。不料在化療進行三個月時,發現骨頭有多處轉移且已進入末期。她疑惑不解,何以會如此。
另有一位三十二歲電腦工程師,罹患鼻咽癌II期,接受放療與化療,因為副作用而無法進食,為了維持生命,院方建議補充罐裝高蛋白營養奶,每日服用八瓶,一共用了八個月,不幸地他的腫瘤快速轉移到肺臟及骨頭。他也大惑不解地諮詢於我:「難道這樣攝取牛奶也錯了嗎?」更何況這也是醫師及營養師大力推薦的。欲知真相,請參閱本書。
一個觀念如嵌入腦中的DNA,可以產生質變與量變,所以一句話的代價是極為可觀的。牛奶的功臣過,如今橫掃一個世紀以上,它可以顛倒是非,愚弄蒼生,亦可以還原真相,藉由適時、適量地攝取而福利大眾,嘉惠生態。您心中有譜了嗎?
重建對牛奶攝取的正確認識消化生理之剖析- 重建對牛奶攝取的正確認識
姜淑惠 醫師
姜淑惠 醫師
在臨床行醫生涯裏,因所學之故,經常容易遇見幼兒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扁桃腺腫大、皮膚發疹、成年人關節炎、腰背酸痛、免疫系統失調等病例,每當病家本身或父母親屬,詳細尋問致病原因,或想改善平日飲食時,我通常會建議他們 -「暫時停止攝取牛奶或乳類製品」,多數的人最初都是投以驚訝疑惑的眼神,或有駁斥道:「牛奶乃極端完整的食物,歐美人士長得高大壯碩,就是從小攝取牛奶代替茶水飲用。你這位醫師到底有沒有搞錯?」或也有些病患,姑且相信並且付諸實踐,結果成效斐然,孩子或自己本身的痼疾得以痊癒,進而體悟「知難行易」的道理。其實牛奶本身營養分相當完整,可以提供小牛在嬰幼兒期的利用;猶如人類的母奶,所提供的養分亦有一定期限,超過嬰兒期再攝取就不適宜。其中蘊涵深遠的道理,牛奶乃至乳類製品到底適合不適合孩童,青少年,成人及老人呢?以下將逐步分析說明。不要忽略消化生理學上的通則;沒有健全且完整的消化作用,自然無法獲得完善的營養。
一、從牛奶及人奶成份比較談起
蛋白質:牛奶總蛋白質含量高,為人奶的三倍。牛奶的蛋白質,主要以酪蛋白(Casein)為主,人奶以白蛋白為主。人奶味道較甜,因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較牛奶高。在礦物質方面,牛奶缺乏碘、鐵、磷、鎂,人奶含量豐富。人奶含有二種物質成份,此乃牛奶所缺乏者,一者卵磷質(Lecithin),屬於磷脂質,一者Taurine,屬於一種胺基酸,這二種物質參與嬰兒腦部發育,哺乳人奶攸關嬰兒智慧發展,又豈是牛奶可以取代?人奶中另有二種胺基酸,其含量為眾奶之上,其成分為 Cystine及Tryptophan,他們提供嬰兒極佳的營養分。
從人奶與牛奶成份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實,人奶、牛奶都是提供給小牛或嬰幼兒飲用。仔細觀察小牛與小嬰兒成長的差異,可以發現牛奶原是發育中小牛的食物,小牛出生後飲用牛奶,促使其骨骼及身體重量的急速發育,每個月增加一倍,(出生後前三個月均如此),但腦部發育少且慢;相對地,人類小嬰兒卻需要六個月時間,體重才會增加為出生時的一倍大。嬰兒的發育,身體成長成熟度緩慢,但腦部卻以最快速發育,超越所有的動物。小牛肢體骨骼的快速成長,故需要大量蛋白質;相對地,嬰兒腦部成長勝過肢幹,故需要卵磷質及Taurine等特別物質的輔助。
臺灣社會經濟發達,乳類製品充斥市場,現代的小孩子發育極好,高大的軀幹,呈現早熟的徵兆。常見如十二歲的外表,卻僅有八歲的智能內涵,此及乳類製品,如牛奶等高蛋白質的賞賜,但相對地腦部發育,智力啟發卻大不如矣!
從消化的觀點來考量,牛奶中含有二種成份,一種乳糖(Lactose),另一種酪蛋白(Casein),這二種成份,均得仰賴特定酵素的分解。如乳糖經由Lactase(乳糖黴),酪蛋白經由Rennin,分解成較單純之成份。人類僅在嬰兒期(稚齒尚未長齊之前),其胃內含有這種足以消化酪蛋白的酵素Rennin,孩童約三到四歲時,乳齒已長完備,這二種酵素就會從消化道中消失,終其一生不再分泌。
此時應當提醒父母,停止使用乳類製品,開始餵食固體食物。如果仍舊繼續使用牛奶,將會埋藏許多痛苦的病兆。牛奶所含的蛋白質中,大多數是酪蛋白(Casein),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硬、緻密、極困難消化分解的凝乳(curds)。"酪蛋白"適合含有四個胃結構的牛,利用不斷反芻消化分解,方能完全消化。母奶蛋白質成分單位相當小,屬於性質柔軟的凝乳,即使消化系統尚在發育中的新生兒,均很容易就能消化。
牛奶與人奶,其酪蛋白的含量,牛奶為百分之三百,這種堅厚粗糙的東西,誠如粘合木器膠質。哈威醫師指出牛奶中酪蛋白因數乃是造成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因為牛奶中所含酪蛋白及脂肪,會與所有食物進行極不適當的組合。
牛奶進入胃後,會自然形成凝乳,凝乳會形成一種把胃中殘存食物包圍起來的作用,這種隔離現象,造成孤立狀態,會阻礙其他食物之消化,直到凝乳被消化為止。
從牛奶與人奶成分分析中,顯示新生兒至六個月間,最好以人奶哺乳,如此在腦部發育及營養狀況才能健全。六個月以上至幼齒長成期間,可以牛奶替代。三歲以上,或幼齒長齊則應放棄牛奶的攝取,而以天然穀物及豆類、蔬果等取代之。
一、從牛奶及人奶成份比較談起
蛋白質:牛奶總蛋白質含量高,為人奶的三倍。牛奶的蛋白質,主要以酪蛋白(Casein)為主,人奶以白蛋白為主。人奶味道較甜,因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較牛奶高。在礦物質方面,牛奶缺乏碘、鐵、磷、鎂,人奶含量豐富。人奶含有二種物質成份,此乃牛奶所缺乏者,一者卵磷質(Lecithin),屬於磷脂質,一者Taurine,屬於一種胺基酸,這二種物質參與嬰兒腦部發育,哺乳人奶攸關嬰兒智慧發展,又豈是牛奶可以取代?人奶中另有二種胺基酸,其含量為眾奶之上,其成分為 Cystine及Tryptophan,他們提供嬰兒極佳的營養分。
從人奶與牛奶成份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實,人奶、牛奶都是提供給小牛或嬰幼兒飲用。仔細觀察小牛與小嬰兒成長的差異,可以發現牛奶原是發育中小牛的食物,小牛出生後飲用牛奶,促使其骨骼及身體重量的急速發育,每個月增加一倍,(出生後前三個月均如此),但腦部發育少且慢;相對地,人類小嬰兒卻需要六個月時間,體重才會增加為出生時的一倍大。嬰兒的發育,身體成長成熟度緩慢,但腦部卻以最快速發育,超越所有的動物。小牛肢體骨骼的快速成長,故需要大量蛋白質;相對地,嬰兒腦部成長勝過肢幹,故需要卵磷質及Taurine等特別物質的輔助。
臺灣社會經濟發達,乳類製品充斥市場,現代的小孩子發育極好,高大的軀幹,呈現早熟的徵兆。常見如十二歲的外表,卻僅有八歲的智能內涵,此及乳類製品,如牛奶等高蛋白質的賞賜,但相對地腦部發育,智力啟發卻大不如矣!
從消化的觀點來考量,牛奶中含有二種成份,一種乳糖(Lactose),另一種酪蛋白(Casein),這二種成份,均得仰賴特定酵素的分解。如乳糖經由Lactase(乳糖黴),酪蛋白經由Rennin,分解成較單純之成份。人類僅在嬰兒期(稚齒尚未長齊之前),其胃內含有這種足以消化酪蛋白的酵素Rennin,孩童約三到四歲時,乳齒已長完備,這二種酵素就會從消化道中消失,終其一生不再分泌。
此時應當提醒父母,停止使用乳類製品,開始餵食固體食物。如果仍舊繼續使用牛奶,將會埋藏許多痛苦的病兆。牛奶所含的蛋白質中,大多數是酪蛋白(Casein),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硬、緻密、極困難消化分解的凝乳(curds)。"酪蛋白"適合含有四個胃結構的牛,利用不斷反芻消化分解,方能完全消化。母奶蛋白質成分單位相當小,屬於性質柔軟的凝乳,即使消化系統尚在發育中的新生兒,均很容易就能消化。
牛奶與人奶,其酪蛋白的含量,牛奶為百分之三百,這種堅厚粗糙的東西,誠如粘合木器膠質。哈威醫師指出牛奶中酪蛋白因數乃是造成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因為牛奶中所含酪蛋白及脂肪,會與所有食物進行極不適當的組合。
牛奶進入胃後,會自然形成凝乳,凝乳會形成一種把胃中殘存食物包圍起來的作用,這種隔離現象,造成孤立狀態,會阻礙其他食物之消化,直到凝乳被消化為止。
從牛奶與人奶成分分析中,顯示新生兒至六個月間,最好以人奶哺乳,如此在腦部發育及營養狀況才能健全。六個月以上至幼齒長成期間,可以牛奶替代。三歲以上,或幼齒長齊則應放棄牛奶的攝取,而以天然穀物及豆類、蔬果等取代之。
二、攝取牛奶與疾病之關係
牛奶及乳類製品,含有至少二十五種以上不同成分類型的蛋白質(異類蛋白質),此乃造成人類過敏反應的重大原因,乃至自體免疫疾病,均有關聯性。
牛奶及乳製品為食物過敏的元兇。過敏反應幾乎不曾見於餵食母奶的嬰幼兒。倘若母親仍是乳製品的大量消耗者,過敏反應會透過奶水的餵食,造成嬰兒腹痛等疾病。
消化性潰瘍者,假使攝取乳製品,常會惡化潰瘍。其原因乃是乳類製品含有高濃度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必需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主要是鹽酸)及消化酵素方能分解消化。因此民眾錯誤的認知以為「胃潰瘍應多喝牛奶,以令胃壁形成一層膜,可以抵抗發炎且可幫助潰瘍的癒合。」乍聽似有道理,仔細推理則是一派胡言。
神經醫學上有一種疾病,至今仍舊令人感到沮喪難治者─多性硬化症,其發生率與孩提時代攝取過多乳製品有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吃人奶者極少見有罹患此病者。
成年人糜爛潰瘍性大腸炎,兒童經常發作的急性扁桃腺炎,慢性鼻竇炎,淋巴腺發炎腫大,慢性中耳炎‥‥這些頑固且反覆發作惱人的疾病,不論何種年齡層,只要單純地從飲食中剔除牛奶以及相關的乳類製品,短則或一個月,長則或三個月,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改善與效果。譬如兒童腫大的扁桃腺,不須藉助扁桃腺摘除手術,或長期抗生素治療,假以時日就會明顯的縮小而回復正常大小,永絕再患。
W.Walker醫師是美國一位世界知名的內分泌專家,他以其六十多年長期行醫的豐富經驗中體認到,許多疾病尤其甲狀腺腫大之形成,或其他甲狀腺功能失調等棘手疾病,除了碘代謝以及賀爾蒙因素之外,直接導因於牛奶中所含酪蛋白者,經常為人們所忽略。
這種現象在牛奶及乳製品大量採用巴斯德消毒法之後,更為顯著。Walker醫師在三十到四十年代,提出這種想法及呼籲,誠為高瞻遠矚。由前面闡述吾人已瞭解酪蛋白是一種堅厚如繩索,粘膩如膠水的粘液組織,其會附著在粘膜壁上而形成身體的阻塞,造成組織器官的病變。人體組織中並沒有這種機轉的設計,足以消化崩解酪蛋白,因此對人體而言,他們是無法被利用且會阻塞全身各種系統的粘液。不論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或病人,取用乳類製品,均會有不良副作用。孩提時代,呼吸道及消化道在免疫系統上屬於較為脆弱的組織,並且首當其衝,當粘液分泌物過多時,這二處所形成的障礙也相對增加。因此不論大小醫院,小兒門診所見,通常儘是這些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嘔吐或感冒,氣管炎,氣喘,鼻塞等。總之,不論什麼年齡層,粘液阻塞通常選擇在每個人較脆弱的組織,此乃定則。
中國醫學談論病機時,在黃帝內經記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此可見,中外古今自然界所共同遵循的軌則,同出一轍也。因為牛奶與人奶在成份組成上之差異,加以人與牛消化器官功能上的差別,酪蛋白的腐化,釀成許多健康的問題。在我們品嘗牛奶,乳酪,奶油等香醇迷人的乳類製品時亦當省思「病從口入」的諦理事實,讀者諸君自能領悟健康之道,建立於手口之間的抉擇。
牛奶及乳類製品,含有至少二十五種以上不同成分類型的蛋白質(異類蛋白質),此乃造成人類過敏反應的重大原因,乃至自體免疫疾病,均有關聯性。
牛奶及乳製品為食物過敏的元兇。過敏反應幾乎不曾見於餵食母奶的嬰幼兒。倘若母親仍是乳製品的大量消耗者,過敏反應會透過奶水的餵食,造成嬰兒腹痛等疾病。
消化性潰瘍者,假使攝取乳製品,常會惡化潰瘍。其原因乃是乳類製品含有高濃度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必需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主要是鹽酸)及消化酵素方能分解消化。因此民眾錯誤的認知以為「胃潰瘍應多喝牛奶,以令胃壁形成一層膜,可以抵抗發炎且可幫助潰瘍的癒合。」乍聽似有道理,仔細推理則是一派胡言。
神經醫學上有一種疾病,至今仍舊令人感到沮喪難治者─多性硬化症,其發生率與孩提時代攝取過多乳製品有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吃人奶者極少見有罹患此病者。
成年人糜爛潰瘍性大腸炎,兒童經常發作的急性扁桃腺炎,慢性鼻竇炎,淋巴腺發炎腫大,慢性中耳炎‥‥這些頑固且反覆發作惱人的疾病,不論何種年齡層,只要單純地從飲食中剔除牛奶以及相關的乳類製品,短則或一個月,長則或三個月,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改善與效果。譬如兒童腫大的扁桃腺,不須藉助扁桃腺摘除手術,或長期抗生素治療,假以時日就會明顯的縮小而回復正常大小,永絕再患。
W.Walker醫師是美國一位世界知名的內分泌專家,他以其六十多年長期行醫的豐富經驗中體認到,許多疾病尤其甲狀腺腫大之形成,或其他甲狀腺功能失調等棘手疾病,除了碘代謝以及賀爾蒙因素之外,直接導因於牛奶中所含酪蛋白者,經常為人們所忽略。
這種現象在牛奶及乳製品大量採用巴斯德消毒法之後,更為顯著。Walker醫師在三十到四十年代,提出這種想法及呼籲,誠為高瞻遠矚。由前面闡述吾人已瞭解酪蛋白是一種堅厚如繩索,粘膩如膠水的粘液組織,其會附著在粘膜壁上而形成身體的阻塞,造成組織器官的病變。人體組織中並沒有這種機轉的設計,足以消化崩解酪蛋白,因此對人體而言,他們是無法被利用且會阻塞全身各種系統的粘液。不論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或病人,取用乳類製品,均會有不良副作用。孩提時代,呼吸道及消化道在免疫系統上屬於較為脆弱的組織,並且首當其衝,當粘液分泌物過多時,這二處所形成的障礙也相對增加。因此不論大小醫院,小兒門診所見,通常儘是這些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嘔吐或感冒,氣管炎,氣喘,鼻塞等。總之,不論什麼年齡層,粘液阻塞通常選擇在每個人較脆弱的組織,此乃定則。
中國醫學談論病機時,在黃帝內經記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此可見,中外古今自然界所共同遵循的軌則,同出一轍也。因為牛奶與人奶在成份組成上之差異,加以人與牛消化器官功能上的差別,酪蛋白的腐化,釀成許多健康的問題。在我們品嘗牛奶,乳酪,奶油等香醇迷人的乳類製品時亦當省思「病從口入」的諦理事實,讀者諸君自能領悟健康之道,建立於手口之間的抉擇。
三、攝取牛奶無法阻止骨質疏鬆症
「多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多吃魚骨頭,小魚幹可以補充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每天喝三大杯牛奶,健康營餐不缺了」,「 XXX高蛋白高鈣奶粉,病中的補品,平日的食品」打開報章雜誌,電視廣播,眼所見,耳所聞,廣告中不斷教導大眾,多喝牛奶攝取足量鈣質,可以杜絕骨骼疏鬆,強化骨骼;營養專家,醫護人員教導,政府衛生教育宣導,再再強調補充蛋白質,補充鈣質,多喝牛奶,多攝取乳類製品,年青人可以強化骨骼,老年人可以揮別骨骼疏軟。這種耳熟能詳的廣告辭,早已為" 蛋白質、鈣質及牛奶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的恐慌者"奉為圭皋,並且天天力行實踐。何以如此賣力實踐,骨科門診及病房中,仍舊有許多不慎扭傷或滑倒,就造成骨折的病人呢?坦白說,每當後學對醫學研究報告讀得越多越仔細越深入後,越感到誇大不實,虛偽廣告對眾生的殘害。以訛傳訛,錯誤觀念,所謂專家一言九鼎的信條,也只是扭曲事實,自大腐化的認識,殊不知營養醫學的革命,早已默默地在有良知的改革者大力推動中,如在美國研究飲食與疾病關聯方面權威之一的麥都果醫師 AJohnMcDougall),曾做過一個全世界各地區人民攝取鈣質與骨質疏鬆症的大型研究計畫-歷經多年的研究調查,提出幾個事實,以資參考。乳類製品販售的基本理由乃在鈣質之提供。
事實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人民,他們的飲食中並沒有乳製品之存在,也未面臨骨質疏鬆的侵害。人類鈣質缺乏,導因於人類飲食中攝取鈣質不足者,極為有限。攝取蛋白質越多,骨質中流失的鈣質也越多。血液中鈣的濃度,不能代表骨骼鈣質流失的程度。保持體內鈣質正性平衡,維持骨骼硬朗,根本政策 -改變飲食內容,減少每天攝取蛋白質的量,卻不是增加鈣質之攝取。
從世界各地所收集的資料顯示,亞洲及非洲社會,在工業大事發展前,牛奶乃非常罕見的食品,當時他們都具有堅強的骨骼及堅固的牙齒,所謂富裕社會的文明病,極少發生在他們身上。如非洲斑圖(Bantu)的婦女,他的健康狀況乃很好例證,在她們的日用飲食裏,從來沒有見過牛奶,他們鈣質的來源取自蔬菜,每日提供二五○到四○○毫克鈣質,他們鈣質吸收量不及西方社會婦女的一半。
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十個子女,每個孩子都是親自哺乳十個月。即使如此的鈣質流出及相對性地低量的鈣質攝取,骨質疏鬆症(多數骨頭表現薄又脆弱的婦女,幾乎不曾見到過。相當有趣的是,假使斑圖婦女移民或遷徙到其他西方國家,並且改變他們的飲食狀況,改以文明飲食(所謂高蛋白質,高糖分,高油脂,高鹽,營養豐富飲食)為主時,骨質疏鬆症及牙齒的毛病,就變成稀鬆平常啦!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是一個很理想的指標,代表任何一種文化背景社會中,其骨骼中鈣質存留的狀況,間接反映飲食營養文化。
在醫學界及公共衛生學家們,對全世界做廣泛研究後,顯示骨質疏鬆症最常見之國家為美國,英國,瑞典,芬蘭,他們也正是乳類製品消耗最多量的國家。相對地,骨質疏鬆症極少見於乳製品消耗量最低的國家,如亞洲及非洲。
在美國受到骨質疏鬆症侵害者,大約有一億五千萬~二億人口,然而美國人民的乳製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位。平均每位男子,女子,小孩,其一年的總平均消耗量約為 三百磅。
由此顯示飲食中鈣質足夠與否,並非骨質疏鬆症之誘因,其真正原因在那?骨質疏鬆症與蛋白質消耗量多寡有直接關聯性。換言之,倘若蛋白質攝取愈多,鈣質流失就愈厲害,骨質就愈脆弱疏鬆。愛斯基摩人給我們很精彩的範例,說明蛋白質效應與骨質中鈣的存留之間的關係。愛斯基摩人因為地理環境使然,他們的飲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質 -每天二五○到四○○公克,取自魚,海象,鯨魚等,鈣質攝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過二○○○毫克,取自魚骨頭及肉類,他們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是世界之冠,平均二十歲不到,就可見到彎腰駝背且比比皆是。相對地,非洲斑圖人民,每天蛋白質僅四十七公克,鈣質僅四○○毫克,未聞有骨質疏鬆症。由此再次說明牛奶及其他乳類製品(包括乳酪、奶油、霜淇淋、肉類等)飲食中含有高量(高濃度)的蛋白質,乃是造成骨質中鈣質大量流失元兇。
素食者倘若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骨質軟化,只是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其中理由乃是牛奶,乳類製品,肉類,蛋,魚類,除了蛋白質外 A還有其他會促成骨質疏鬆症的因素-就是酸性物質比例太高(請參考健康之道(三)),為了保持血液酸堿平衡,維持弱鹼性,骨質必然要游離(所謂抽取)更多的鈣質,以達成此目標。在此特別提醒素食者及素食者父母,以目前臺灣蛋白質平均攝取量,均屬過剩之慮,絕無缺乏之憂,千萬不要擔憂自己或孩子沒有足夠蛋白質,為了安撫這種偏差心理,進而加倍給自己或孩子補充大量牛奶,優酪乳,乳酪及蛋。請記得,得自乳製品額外的蛋白質,勢必造成鈣質及其他礦物質,流失體外之傾內,造成身體負性鈣平衡。
除了大量蛋白質攝取,會造成骨質沖刷外流外,缺乏運動,停經,喝汽水,可樂(碳酸,磷質含量太高 ),吃加工精製垃圾食物,過量的鹽及其他酸性食物,均為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因素。長期的腰酸背痛,疲倦,骨頭酸軟無力,牙齒鬆動,齒齦退縮,容易扭傷,閃腰,骨折‥‥代表骨質中鈣質及其他礦物質之流失,此刻應當重新檢討我們的飲食,減少蛋白質,魚肉類,乳類製品攝取,以便重建真正的健康。
「多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多吃魚骨頭,小魚幹可以補充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每天喝三大杯牛奶,健康營餐不缺了」,「 XXX高蛋白高鈣奶粉,病中的補品,平日的食品」打開報章雜誌,電視廣播,眼所見,耳所聞,廣告中不斷教導大眾,多喝牛奶攝取足量鈣質,可以杜絕骨骼疏鬆,強化骨骼;營養專家,醫護人員教導,政府衛生教育宣導,再再強調補充蛋白質,補充鈣質,多喝牛奶,多攝取乳類製品,年青人可以強化骨骼,老年人可以揮別骨骼疏軟。這種耳熟能詳的廣告辭,早已為" 蛋白質、鈣質及牛奶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的恐慌者"奉為圭皋,並且天天力行實踐。何以如此賣力實踐,骨科門診及病房中,仍舊有許多不慎扭傷或滑倒,就造成骨折的病人呢?坦白說,每當後學對醫學研究報告讀得越多越仔細越深入後,越感到誇大不實,虛偽廣告對眾生的殘害。以訛傳訛,錯誤觀念,所謂專家一言九鼎的信條,也只是扭曲事實,自大腐化的認識,殊不知營養醫學的革命,早已默默地在有良知的改革者大力推動中,如在美國研究飲食與疾病關聯方面權威之一的麥都果醫師 AJohnMcDougall),曾做過一個全世界各地區人民攝取鈣質與骨質疏鬆症的大型研究計畫-歷經多年的研究調查,提出幾個事實,以資參考。乳類製品販售的基本理由乃在鈣質之提供。
事實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人民,他們的飲食中並沒有乳製品之存在,也未面臨骨質疏鬆的侵害。人類鈣質缺乏,導因於人類飲食中攝取鈣質不足者,極為有限。攝取蛋白質越多,骨質中流失的鈣質也越多。血液中鈣的濃度,不能代表骨骼鈣質流失的程度。保持體內鈣質正性平衡,維持骨骼硬朗,根本政策 -改變飲食內容,減少每天攝取蛋白質的量,卻不是增加鈣質之攝取。
從世界各地所收集的資料顯示,亞洲及非洲社會,在工業大事發展前,牛奶乃非常罕見的食品,當時他們都具有堅強的骨骼及堅固的牙齒,所謂富裕社會的文明病,極少發生在他們身上。如非洲斑圖(Bantu)的婦女,他的健康狀況乃很好例證,在她們的日用飲食裏,從來沒有見過牛奶,他們鈣質的來源取自蔬菜,每日提供二五○到四○○毫克鈣質,他們鈣質吸收量不及西方社會婦女的一半。
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十個子女,每個孩子都是親自哺乳十個月。即使如此的鈣質流出及相對性地低量的鈣質攝取,骨質疏鬆症(多數骨頭表現薄又脆弱的婦女,幾乎不曾見到過。相當有趣的是,假使斑圖婦女移民或遷徙到其他西方國家,並且改變他們的飲食狀況,改以文明飲食(所謂高蛋白質,高糖分,高油脂,高鹽,營養豐富飲食)為主時,骨質疏鬆症及牙齒的毛病,就變成稀鬆平常啦!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是一個很理想的指標,代表任何一種文化背景社會中,其骨骼中鈣質存留的狀況,間接反映飲食營養文化。
在醫學界及公共衛生學家們,對全世界做廣泛研究後,顯示骨質疏鬆症最常見之國家為美國,英國,瑞典,芬蘭,他們也正是乳類製品消耗最多量的國家。相對地,骨質疏鬆症極少見於乳製品消耗量最低的國家,如亞洲及非洲。
在美國受到骨質疏鬆症侵害者,大約有一億五千萬~二億人口,然而美國人民的乳製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位。平均每位男子,女子,小孩,其一年的總平均消耗量約為 三百磅。
由此顯示飲食中鈣質足夠與否,並非骨質疏鬆症之誘因,其真正原因在那?骨質疏鬆症與蛋白質消耗量多寡有直接關聯性。換言之,倘若蛋白質攝取愈多,鈣質流失就愈厲害,骨質就愈脆弱疏鬆。愛斯基摩人給我們很精彩的範例,說明蛋白質效應與骨質中鈣的存留之間的關係。愛斯基摩人因為地理環境使然,他們的飲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質 -每天二五○到四○○公克,取自魚,海象,鯨魚等,鈣質攝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過二○○○毫克,取自魚骨頭及肉類,他們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是世界之冠,平均二十歲不到,就可見到彎腰駝背且比比皆是。相對地,非洲斑圖人民,每天蛋白質僅四十七公克,鈣質僅四○○毫克,未聞有骨質疏鬆症。由此再次說明牛奶及其他乳類製品(包括乳酪、奶油、霜淇淋、肉類等)飲食中含有高量(高濃度)的蛋白質,乃是造成骨質中鈣質大量流失元兇。
素食者倘若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骨質軟化,只是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其中理由乃是牛奶,乳類製品,肉類,蛋,魚類,除了蛋白質外 A還有其他會促成骨質疏鬆症的因素-就是酸性物質比例太高(請參考健康之道(三)),為了保持血液酸堿平衡,維持弱鹼性,骨質必然要游離(所謂抽取)更多的鈣質,以達成此目標。在此特別提醒素食者及素食者父母,以目前臺灣蛋白質平均攝取量,均屬過剩之慮,絕無缺乏之憂,千萬不要擔憂自己或孩子沒有足夠蛋白質,為了安撫這種偏差心理,進而加倍給自己或孩子補充大量牛奶,優酪乳,乳酪及蛋。請記得,得自乳製品額外的蛋白質,勢必造成鈣質及其他礦物質,流失體外之傾內,造成身體負性鈣平衡。
除了大量蛋白質攝取,會造成骨質沖刷外流外,缺乏運動,停經,喝汽水,可樂(碳酸,磷質含量太高 ),吃加工精製垃圾食物,過量的鹽及其他酸性食物,均為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因素。長期的腰酸背痛,疲倦,骨頭酸軟無力,牙齒鬆動,齒齦退縮,容易扭傷,閃腰,骨折‥‥代表骨質中鈣質及其他礦物質之流失,此刻應當重新檢討我們的飲食,減少蛋白質,魚肉類,乳類製品攝取,以便重建真正的健康。
四、人類應當儘早放棄乳類製品之理由
商業性現代化便利又方便的牛奶及乳類製品,對我們人體有極大危害,除了前面敍述的理由外,有更多的研究顯示我們應當儘早丟棄牛奶、乳酪、奶油等乳類製品,今列舉四點理由說明之。
( 1)巴斯德加熱消毒法的害處:
細菌學家巴斯德創立消毒殺菌的方法,使得一向牛奶或羊奶由生奶變成熟奶,雖然有利於保存及減少傷寒菌感染等,但是加熱後的牛奶或乳酪等、改變酵素性質,酵素及蛋白質、脂肪的結構成分,加熱後會形成不穩定物質,且牛奶加熱至 170℉( 約攝氏 62℃)會破壞牛奶中活性酵素系統,諸如 Cystine,Tryptophan,Lactase等。其他維生素,礦物質,也大多數摧毀殆盡。又加熱後蛋白質會凝固(凝乳)形成堅硬的酪蛋白,且有益腸道的乳酸菌也遭到破壞,最後牛奶變成非常困難消化,易致過敏,對人類有害無益的東西。
用巴斯德消毒法,消毒牛奶是衛生單位為了強調安全、清潔的產品所設計。但是並不能提供人們有助益健康的產品,更何況巴斯德消毒法並不能完全排除毛髮,灰,花粉,黴菌,昆蟲,肥料等環境的污染。總之,巴斯德消毒法僅僅提供劣質,即使原本唯一仰賴吸食牛奶的動物 -小牛,假設餵食消毒過的牛奶後,在其成熟成壯牛前就會死亡,人類應當覺察這些事實,任何人只要即時覺悟而拒絕再喝牛乳製品,都不算是太遲。
雖然經過發酵的乳製品,如乳酪、酸乳酪、酸乳等,通常較比牛奶對於人類消化道,前者較為優勝,但是事實上對人類真正理想飲食而言,仍舊差距甚遠,因為他們都算是偏酸性食物,理應避免。假使真的要攝取,則可使用少量生的,無添加鹽分的乳製品。
(2)毒性物質殘存的考量:
現代畜牧業與過去完全不同,限宥於空間,管理,經濟效益,已不采野外自由放牧而是限地集中管理。為了避免密集式畜而造成傳染病意外,故於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及殺蟲劑,為了促進肉質肥美,乳汁增產,故自主的添加生長促進劑及賀爾蒙,如此無法確知的化學品,添加劑亦會流入牛奶中,殘存的毒性物質,隨著人類攝食又進入人體。畜養方式的改變,飼料取代牧章,牛群的生態環境及生理現象也會改變。
在有一次參觀牧場的經驗中,發現牛眷裏牛只所排出的糞便稀鬆,不成型,猶如腹瀉般,缺乏小時候在鄉間所見所聞,那陣陣泛著草香,曬乾後可以整團撿回家當燃。纖維質的減少,牛奶中脂肪成分的改變,脂肪含量增加(因為牛群飽食終日,缺乏活動),尤其飽和性脂肪比例偏高,相對地未飽和脂肪反而大量減少,例如EPA(EicosapentaenoicAcid)。換言之,破壞性脂肪遠比建設性脂肪為多,造成心臟血管疾病及生殖系統癌病變的增加。
(3)均質化乳製品的傷害:
所謂牛奶均質化(Homogenization)是打斷牛奶中的脂肪球,破壞後令其解散的一種製作法。雖然在乳制工業中,此乃一種新的製作過程,但是質化乳會破壞人類的動脈管壁,對於發展均質化乳,實為致命一擊。
Kurt Oster醫師研究最為精闢,他發現有一種酵素(Xanthin OxiDase)簡稱XO,可存於牛奶脂肪中,正常飲用非均質化乳時,XO只會存於腸道間,不會被回吸收入血液迴圈中。但是牛奶若經過均質化之後,這個均質化過程會減少乳化脂肪,造成XO大量釋放出來,進而造成血液再回收。因此攝取均質化牛奶,吾輩血中 XO濃度平均很高。相反地,飲用非均質化牛奶或不喝牛奶者A其XO濃度均低。
XO被視為血管壁瘢痕化的原因,血管壁失去原有的平滑性,會誘發脂肪物質沉澱,凝聚血小板或崩解的血球等,進一步造成瘢痕,粥狀化,最後形成血管硬化,管腔狹窄。 Ostcr及哈佛大醫學院Esselbacher共同提出-攝取均質化牛奶是美國人罹患心臟病的最主要原因。世界上其他國家,如芬蘭,他們的乳製品也是全面採用均質化過程,故心臟病發生率亦極高。又法國極少用均質化制乳,其心臟病比率較美國、芬蘭明顯降低。
(4)合成維生素D的添加:
維生素D(irradiated ergosterol),此乃經由放射性處理過的維生素添加劑,多年來一直被使用於添加入大多數商業用乳類製品或其他食品及常見合成性的多種維他命丸中。何以要添加維生素 D呢?以前畜牧業以野外放牧方式為主,牛羊們一年到頭在戶外吃草,天然的維生素D及胡蘿蔔素,可以透過陽光照射在體內自然合成。再從擠出的新鮮乳汁中製作成奶油(尤其是日照豐富的夏季,製成的奶油為一種天然的鮮明的黃色成分)。這種天然的奶油,無法長久儲存及運輸到遠地,故凡是能運送者,多半所含維生素 D極少量且顏色較淡。隨著野外放牧時間減少,吃野草機會減少,曝曬日光機會縮短,維生素D合成量減低,所製成的奶油,在質及維生素D含量上,皆隨著顏色褪去而減少,最後制乳業者只得添加色色素及放射性D以補其不足。
動物體內的維生素D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成分,他們的活化過程,需要陽光照射在皮膚上,活化催促由 D1轉成D2再轉成D3,分別在肝臟,腎臟中進行,最後活性的D3,負擔執行鈣磷代謝,鈣質再吸收,骨質鈣化等等過程。
具放射性的D2是一合成維生素,與自然形成的維生素在結構上有些不同。在食物中並無法攝取完整的且天然的維生素 D,因此吾人在臨床上常見關節炎病患,其產生問題通常都是鈣質的利用有所障礙,顯示添加的合成性維生素D,不論取自牛奶或其他乳類製品,都不是根本解決之法。
在一九三○年代,發現懷孕時,攝取維生素D添加之牛奶,其胎盤有鈣化現象,合成維生素 D的危險性,逐漸為人所瞭解。數年前,在英國因為不正常鈣質代謝,導致新生兒致死,發現與放射性維生素D,被過量添加入牛奶中使用(由四百國際單位增加為一千國際單位/每品脫)有直接關聯性,因此放射性維生素 D2添加品,在英國已被廢除且禁用。
近年來乳製業者,又以合成性維生素D3,取代放射性 D2為添加品,但其事實結果,對人類健康之利害影響尚未知也。
商業性現代化便利又方便的牛奶及乳類製品,對我們人體有極大危害,除了前面敍述的理由外,有更多的研究顯示我們應當儘早丟棄牛奶、乳酪、奶油等乳類製品,今列舉四點理由說明之。
( 1)巴斯德加熱消毒法的害處:
細菌學家巴斯德創立消毒殺菌的方法,使得一向牛奶或羊奶由生奶變成熟奶,雖然有利於保存及減少傷寒菌感染等,但是加熱後的牛奶或乳酪等、改變酵素性質,酵素及蛋白質、脂肪的結構成分,加熱後會形成不穩定物質,且牛奶加熱至 170℉( 約攝氏 62℃)會破壞牛奶中活性酵素系統,諸如 Cystine,Tryptophan,Lactase等。其他維生素,礦物質,也大多數摧毀殆盡。又加熱後蛋白質會凝固(凝乳)形成堅硬的酪蛋白,且有益腸道的乳酸菌也遭到破壞,最後牛奶變成非常困難消化,易致過敏,對人類有害無益的東西。
用巴斯德消毒法,消毒牛奶是衛生單位為了強調安全、清潔的產品所設計。但是並不能提供人們有助益健康的產品,更何況巴斯德消毒法並不能完全排除毛髮,灰,花粉,黴菌,昆蟲,肥料等環境的污染。總之,巴斯德消毒法僅僅提供劣質,即使原本唯一仰賴吸食牛奶的動物 -小牛,假設餵食消毒過的牛奶後,在其成熟成壯牛前就會死亡,人類應當覺察這些事實,任何人只要即時覺悟而拒絕再喝牛乳製品,都不算是太遲。
雖然經過發酵的乳製品,如乳酪、酸乳酪、酸乳等,通常較比牛奶對於人類消化道,前者較為優勝,但是事實上對人類真正理想飲食而言,仍舊差距甚遠,因為他們都算是偏酸性食物,理應避免。假使真的要攝取,則可使用少量生的,無添加鹽分的乳製品。
(2)毒性物質殘存的考量:
現代畜牧業與過去完全不同,限宥於空間,管理,經濟效益,已不采野外自由放牧而是限地集中管理。為了避免密集式畜而造成傳染病意外,故於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及殺蟲劑,為了促進肉質肥美,乳汁增產,故自主的添加生長促進劑及賀爾蒙,如此無法確知的化學品,添加劑亦會流入牛奶中,殘存的毒性物質,隨著人類攝食又進入人體。畜養方式的改變,飼料取代牧章,牛群的生態環境及生理現象也會改變。
在有一次參觀牧場的經驗中,發現牛眷裏牛只所排出的糞便稀鬆,不成型,猶如腹瀉般,缺乏小時候在鄉間所見所聞,那陣陣泛著草香,曬乾後可以整團撿回家當燃。纖維質的減少,牛奶中脂肪成分的改變,脂肪含量增加(因為牛群飽食終日,缺乏活動),尤其飽和性脂肪比例偏高,相對地未飽和脂肪反而大量減少,例如EPA(EicosapentaenoicAcid)。換言之,破壞性脂肪遠比建設性脂肪為多,造成心臟血管疾病及生殖系統癌病變的增加。
(3)均質化乳製品的傷害:
所謂牛奶均質化(Homogenization)是打斷牛奶中的脂肪球,破壞後令其解散的一種製作法。雖然在乳制工業中,此乃一種新的製作過程,但是質化乳會破壞人類的動脈管壁,對於發展均質化乳,實為致命一擊。
Kurt Oster醫師研究最為精闢,他發現有一種酵素(Xanthin OxiDase)簡稱XO,可存於牛奶脂肪中,正常飲用非均質化乳時,XO只會存於腸道間,不會被回吸收入血液迴圈中。但是牛奶若經過均質化之後,這個均質化過程會減少乳化脂肪,造成XO大量釋放出來,進而造成血液再回收。因此攝取均質化牛奶,吾輩血中 XO濃度平均很高。相反地,飲用非均質化牛奶或不喝牛奶者A其XO濃度均低。
XO被視為血管壁瘢痕化的原因,血管壁失去原有的平滑性,會誘發脂肪物質沉澱,凝聚血小板或崩解的血球等,進一步造成瘢痕,粥狀化,最後形成血管硬化,管腔狹窄。 Ostcr及哈佛大醫學院Esselbacher共同提出-攝取均質化牛奶是美國人罹患心臟病的最主要原因。世界上其他國家,如芬蘭,他們的乳製品也是全面採用均質化過程,故心臟病發生率亦極高。又法國極少用均質化制乳,其心臟病比率較美國、芬蘭明顯降低。
(4)合成維生素D的添加:
維生素D(irradiated ergosterol),此乃經由放射性處理過的維生素添加劑,多年來一直被使用於添加入大多數商業用乳類製品或其他食品及常見合成性的多種維他命丸中。何以要添加維生素 D呢?以前畜牧業以野外放牧方式為主,牛羊們一年到頭在戶外吃草,天然的維生素D及胡蘿蔔素,可以透過陽光照射在體內自然合成。再從擠出的新鮮乳汁中製作成奶油(尤其是日照豐富的夏季,製成的奶油為一種天然的鮮明的黃色成分)。這種天然的奶油,無法長久儲存及運輸到遠地,故凡是能運送者,多半所含維生素 D極少量且顏色較淡。隨著野外放牧時間減少,吃野草機會減少,曝曬日光機會縮短,維生素D合成量減低,所製成的奶油,在質及維生素D含量上,皆隨著顏色褪去而減少,最後制乳業者只得添加色色素及放射性D以補其不足。
動物體內的維生素D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成分,他們的活化過程,需要陽光照射在皮膚上,活化催促由 D1轉成D2再轉成D3,分別在肝臟,腎臟中進行,最後活性的D3,負擔執行鈣磷代謝,鈣質再吸收,骨質鈣化等等過程。
具放射性的D2是一合成維生素,與自然形成的維生素在結構上有些不同。在食物中並無法攝取完整的且天然的維生素 D,因此吾人在臨床上常見關節炎病患,其產生問題通常都是鈣質的利用有所障礙,顯示添加的合成性維生素D,不論取自牛奶或其他乳類製品,都不是根本解決之法。
在一九三○年代,發現懷孕時,攝取維生素D添加之牛奶,其胎盤有鈣化現象,合成維生素 D的危險性,逐漸為人所瞭解。數年前,在英國因為不正常鈣質代謝,導致新生兒致死,發現與放射性維生素D,被過量添加入牛奶中使用(由四百國際單位增加為一千國際單位/每品脫)有直接關聯性,因此放射性維生素 D2添加品,在英國已被廢除且禁用。
近年來乳製業者,又以合成性維生素D3,取代放射性 D2為添加品,但其事實結果,對人類健康之利害影響尚未知也。
後記:後學撰寫此文時,曾為自己不斷打氣加油,雖千萬人吾往矣!明知這冒犯許多乳制業者,奶粉販售者,醫護營養學者專家及行政衛生單位,仍舊完成了。也算為自己一向主張「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為了遠離慢性病,請儘早斷奶。」寧願採用其他含鈣的植物性天然食物,以取代牛奶及其乳製品,因為他們的弊端遠大過利益。在此總算做了一次較詳盡的說明。重建牛奶攝取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